美国司法部没收近13万枚比特币 跨国执法行动揭露巨额加密货币犯罪交易量排名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所
2025-10-16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Coinbase,Bitget,Kraken,全球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2025年10月,美国司法部宣布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执法行动,对柬埔寨太子集团及其董事长陈志提起刑事指控,并要求没收约127,271枚比特币,按当时市值计算价值高达150亿美元。此案引起了全球关注,不仅因为其涉及金额巨大,还因为它揭示了加密货币背景下跨国犯罪的新形态以及美国执法部门的新型应对策略。
根据纽约东区联邦检察院公布的起诉书,陈志通过太子集团建立了一个表面合法、实则暗中运作的庞大犯罪体系。该集团在30多个国家经营业务,在柬埔寨境内设有多处“强迫劳动诈骗营地”,关押和控制上百名被贩运至当地的人员。这些被拘禁者被迫参与网络投资诈骗,通过社交媒体和交友软件等渠道接触全球受害者,实施所谓的“杀猪盘”诈骗。
美国司法部长帕梅拉·邦迪和副司法部长托德·布兰奇对此案评价道:“今天的行动是迄今为止针对全球人口贩运和网络金融诈骗祸害的最重大打击之一。”这一表态表明了美国执法部门对此类跨国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太子控股集团表面上是一家涵盖地产、金融、航空、慈善、酒店等多个领域的综合企业集团,在柬埔寨被视为最大的商业集团之一。然而,美国检方揭开了这层合法面纱,指出太子集团实质上是一个“典型的企业掩护犯罪模式”,其部分资金来源和交易路径均与非法活动高度重叠。
该集团在组织结构上刻意设计了复杂的国际化网络,注册公司遍布多个司法管辖区,使得资金流动和所有权结构难以追踪。这种复杂的国际公司结构并非出于商业效率考虑,而是为洗钱和逃避执法打击提供便利。
起诉书详细描述了太子集团的犯罪运作模式:该集团在柬埔寨各地建立了多处“强迫劳动诈骗营地”,这些营地被称为“诈骗工厂”,内部设有大型宿舍,周围环绕高墙和铁丝网。被贩运至这些营地的人员被没收护照、限制人身自由,并在拒绝服从时遭受暴力威胁甚至殴打。
太子集团的诈骗活动主要围绕“杀猪盘”骗局展开。诈骗者通过社交媒体和交友软件等渠道接触潜在受害者,花费数周乃至数月建立信任关系,然后引导受害者向集团控制的平台进行“投资”。这些投资平台实际上是虚假网站,受害者投入的资金在后台被迅速转移、洗钱,最终流入陈志的加密资产账户。当受害者试图提现时,则会被告知需支付高额手续费或税款,但即使缴纳这些费用,最终也无法拿回本金。
为维持犯罪帝国的运转,太子集团高层积极在多个国家利用政治关系保护犯罪网络。检方指控陈志及集团高层涉嫌向公职人员行贿、干扰调查、规避司法追责。一个典型案例是太子集团与帕劳有组织犯罪团伙负责人王国丹的合作,通过她在帕劳建立商业利益,包括开发豪华度假村。
这种政治渗透使得太子集团能够长期逃避执法打击,并将其犯罪活动从柬埔寨扩展至缅甸、老挝、菲律宾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集团还利用其在部分国家的合法业务(如太子银行)为犯罪活动提供更隐蔽的资金通道,进一步增加了侦查难度。
美国司法部对太子集团提起的诉讼综合运用了多项法律规定,形成了多维度法律攻击体系。核心指控包括电汇欺诈共谋、洗钱共谋、强迫劳动、人口贩运等。此外,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也依据相关行政命令对太子集团及相关个人实施制裁,禁止美国实体与受制裁对象进行交易,并冻结其在美国管辖范围内的资产。
此案的调查与破获展现了跨国执法合作的强大效能。美国司法部与柬埔寨、泰国、新加坡等多国政府合作,共享情报,协调行动,共同打击这一跨国犯罪网络。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此案只是美国针对亚洲“杀猪盘”网络行动的一部分,司法部正在调查其他位于缅甸、老挝、菲律宾及马来西亚的诈骗营地与加密资金流向。
太子集团案件的成功破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区块链分析技术的进步。虽然比特币交易具有伪匿名性,但其底层技术区块链的本质是公开透明的,所有交易均被永久记录在公共账本上。美国执法部门利用先进的链上分析工具,追踪资金在区块链上的流动,最终锁定涉案钱包。通过分析交易模式和资金流向,调查人员成功建立了资金流向图谱,将分散的钱包地址与太子集团的犯罪活动联系起来。
美国对此案的管辖权基于“长臂管辖权”原则,即美国法院对与美国有“最低联系”的境外行为行使管辖权。在此案中,美国法院行使管辖权的依据主要有三点:太子集团的诈骗活动针对美国公民,在美国境内造成了实际影响;部分非法资金通过美国的金融机构或交易所流转;案件涉及违反美国国家安全和金融秩序的行为。
美国对太子集团的打击不仅是一次法律行动,也蕴含着地缘政治博弈的考量。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美国逐渐将战略重点转向新兴技术和法律领域,数字货币“长臂管辖”便是美国实施总体地缘经济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此类重大加密货币案件的管辖,美国向全球展示了其在数字金融领域的规则制定权和执法能力。
比特币没收过程结合了技术突破与法律程序,展现了美国执法部门在数字货币领域的新型执法能力。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关键阶段:区块链追踪与身份识别、技术取证与证据固定、法律程序与资产转移。通过区块链分析工具,执法人员追踪太子集团犯罪活动中使用的比特币地址,确认地址控制者的身份,并通过法律程序冻结并转移涉案比特币。
太子集团案件清晰地展示了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特征如何成为执法部门的利器。尽管地址是匿名的,但资金的流向却是清晰可见的。美国司法部能够精准定位并扣押这127,271枚比特币,正是因为执法机构可以借助先进的链上分析工具,追踪这些资金在链上的流动。
目前,案件已进入实质性的法律诉讼阶段。美国司法部对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提起正式刑事起诉,指控其犯有电讯欺诈共谋罪和洗钱共谋罪。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提起了独立的民事没收诉讼,其对象直接指向那127,271枚比特币本身。未来的法律争议预计将集中在管辖权、资产关联性以及无辜所有者抗辩等方面。
太子集团150亿美元比特币被没收的消息公布后,加密货币市场出现了显著的短期波动。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恐慌情绪,主要源于投资者对政府抛售风险和监管收紧预期的担忧。然而,市场分析人士很快指出,恐慌可能被过度放大。从长期看,这些比特币很可能被长期持有而非立即出售,减少了可流通供应量,可能成为一种通缩压力。
太子集团案件涉及多个司法管辖区,其调查和资产没收过程高度依赖国际合作机制,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美国司法部、联邦调查局与柬埔寨、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多国执法机构进行了紧密的联合调查与情报共享。在金融监管领域,各国金融情报机构加强信息共享。区块链分析公司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链上分析追踪被盗加密货币的流向。
尽管合作取得进展,但仍面临主权争议、司法程序差异及政治阻力等挑战。未来,此类跨国案件的合作可能会更加依赖数字取证和区块链分析等新型技术手段。美国参议员Cynthia Lummis等政界人士呼吁通过数字资产市场结构立法,以更有效应对类似案件。
此案之所以未作保密处理,而是高调公开,体现了美国司法部门的多重战略考量。首先,美国司法体系强调公开审判原则,认为司法透明是保障程序公正、维护公众对司法信心的关键。其次,案件的高调公开有助于向全球传递强威慑信号。此外,案件公开还有助于推动国际协作,通过详细披露太子集团的运作模式和犯罪手段,为其他国家的执法机构提供了重要情报。
美国司法部对太子集团150亿美元比特币的没收案,标志着全球打击加密货币犯罪进入新阶段。此案不仅展现了美国执法部门在区块链分析和技术取证方面的显著进步,也凸显了其利用长臂管辖权打击跨国犯罪的决心。然而,此案也引发了对美国数字货币长臂管辖权扩张的担忧。从技术层面看,此案证实了区块链的透明性特征使其并非犯罪活动的法外之地。随着链上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加密货币进行大规模非法资金转移的难度将日益增加。
陈志,祖籍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出生于1982年或1987年。他于21世纪初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所学专业为国际贸易。约在2009年至2011年间,陈志前往柬埔寨发展,并于2014年取得柬埔寨国籍。他在柬埔寨创立了太子集团,该集团迅速发展为柬埔寨主要的综合性企业之一,业务广泛涉及房地产开发、金融服务、航空、旅游和零售等多个领域。据称,陈志持有大量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并有报道指其名下资产遍布多国,包括伦敦的办公楼和洛杉矶的豪宅等。
陈志在柬埔寨拥有较高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因其商业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被柬埔寨国王授予“公爵”爵位。他还曾担任时任柬埔寨首相洪森及其继任者洪马内的顾问,职级等同部长。陈志与洪森家族关系密切,经常共同出席公开活动,并通过太子集团向柬埔寨政府及其主导的各类慈善公益项目进行大额捐款。
然而,陈志及其关联实体近期面临严重的国际司法指控。根据2025年10月的最新报道,美国司法部已对陈志提起刑事诉讼,指控其主导一个以柬埔寨为基地的大型“杀猪盘”诈骗网络,涉及人口贩运和加密货币洗钱。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警方和法院在审理多起网络赌博和洗钱案件时,曾提及“太子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并有法院判决书将该集团描述为“跨国网络赌博犯罪集团”。但太子集团方面发布声明,否认所有指控,并称其名义被犯罪分子冒用。
尽管已加入柬埔寨国籍,陈志及其商业版图与中国仍存在多方面联系。其主导的太子慈善基金会在柬埔寨开展了多项公益活动。美国司法部的指控主要针对其全球范围内的诈骗网络运营,而此前有媒体曝出的中国警方调查及法院判决,主要指向其集团及关联公司员工涉嫌的赌博和洗钱罪行。